常常我们遇到一些轻度痔疮肛裂肛乳头肥大肛窦炎等病友,我们都会推荐中药坐浴,因为坐浴在治疗肛门疾病中是有很大实际价值的,或或者温盐水,或者药水,或者单纯温水。
推荐在——肛裂;肛门病如痔和肛瘘、肛裂等治疗前或治疗后;肛周脓肿和肛瘘保守治疗时;肛窦炎发作;腹泻或便秘后肛门不适。平日便后清洁,可以清洗肛周代替坐浴。
不推荐——内痔出血;内痔脱出;外痔血栓;外痔水肿;静脉曲张外痔脱出时。
坐浴的水热力和水浸润,缓解肛门疼痛。研究发现,浸入温水(40度),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,浸入较低温度水(5度和23度),肛管静息压没有变化,而患有某种肛门疾病,如肛裂或痔嵌顿的患者,肛管常存在较高压力,括约肌痉挛,所以降低肛管静息压有可能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,加速恢复。
但内痔出血和脱出,是因为内痔血管充盈受压,血管活跃,内痔黏膜破损,内痔支撑的纤维结缔组织松弛造成,所以不建议热水熏洗坐浴,也不建议热敷,热,加速血液运行,坐浴,影响循环,妨碍血液回流,血管更充盈,会加重内痔出血。同理对静脉曲张外痔脱出。内痔脱出和静脉曲张外痔脱出,需及时退回肛门,提肛运动,而后凉水冲洗。
外痔血栓外痔水肿,有循环障碍,也有肛管压力存在,所以不建议坐浴,但建议躺着热毛巾热敷,可借助热力降低肛管静息压,血栓外痔热敷,建议在发生后48小时后进行,血栓外痔发生的48小时之内,建议冰敷止血。
展开剩余40%最后告诉大家中药坐浴适应症,因为每个人病情不同,我们配制中药制剂也都不同,但我们的洗剂作用很大,下面给大家看看其适应症以及作用:
适应症:凡是肛门疾病,不论手术后或非手术者,具有肿痛,便血,脱出,(主要是内痔或混合痔脱出),瘙痒,潮湿,流脓及术后创面等症状者,皆适应。
作用分析:一,消肿止痛:中医常以肿痛并提,痔疮肿痛多为湿热阻滞,经络阻隔(水肿致痛)而致,而中药作用消肿、燥湿收敛,肿消则痛止。洗剂为高渗混合溶液,加热熏洗,使肛门括约肌松弛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水肿吸收,再加上高渗吸引,则肿消痛减。
二,收敛止血,中医认为痔疮便血,多为湿热下注,热伤肠络所致,而中药可以清热解毒,收敛燥湿,湿热除之,收敛而止血,炎症消退,再加收敛则血止。
三,祛湿止痒:中医认为,痔疮湿痒,多因湿热下注,阻滞于肛门皮肤所致。而中药可以清热解毒,燥湿收敛,湿去则痒止。
发布于:陕西省